剧情介绍

  “柏林学派"德国新锐女导演玛丽亚·施佩特2007年的作品。
  今年 ,她的纪录片《巴赫曼先生和他的班组》荣获了2021年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奖银熊奖,获得了影迷的大面积关注,这部独树一帜的影片不仅是主竞赛单元唯一的一部纪录片,也是长度最长的一部,时长217分钟,是从200多小时的庞大素材中剪辑出来的。
  她的影片不乏对德国新移民的关注,而早在2007年的这部影片《麦当娜》中,其实就已经在关注这个话题,当然,《麦当娜》并不是纪录片,但同样很写实,描述了一个叫丽塔的德国女子,她从不承认自己的母亲。丽塔生育了六个孩子,并迫使母亲担任孙子孙女的母亲,糟了,怎么这么像前几天那个韩国的离奇故事?当然,这是文艺片,没那么多离奇情节。
  这部影片完全站在女性的视角来探讨德国社会话题。故事的开始,作为年轻的德国母亲,丽塔带着一个小婴儿独自去美国寻找生父,但生父早已有了自己的家人,并不想这个陌生人闯入,于是丽塔的美梦破碎。
  当故事转移到德国后,气氛变得更加阴沉,丽塔和母亲的矛盾冲突不断加大。丽塔的好几个孩子都来自不同的父亲,她把这些孩子丢在母亲的家里,以便她可以和朋友出去。电影对人性心理的刻画太准了,似乎更想表明丽塔与她周围的世界脱节,而不是探究其背后的可能原因。这时,一位美国黑人士兵走入她的生活,并且容纳了丽塔和她的孩子们。
  在影片视觉呈现上,导演有意识地选择了单调和灰色,半纪录片式的方式,随着故事的进展,巧妙地为丽塔的新公寓装满了更多的家具和更多的装饰,更多的色彩体现。总体而言,这个女导演值得我们多加关注。
  柏林学派(德语:Berliner Schule)(法国《新观察家》杂志则用了“新新浪潮”(nouvelle nouvelle vague)这个词形容这些与众不同的德国青年导演作品)是指于19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期萌发的一个新的电影运动,被用来统称一系列在国外(尤其是法国)受到影评推崇的德国电影。柏林学派并没有明确的电影风格或规范,但是许多电影作品处理了人际与社会关系,并以含蓄的人物、情绪或场景的手法来记录当代德国社会的变迁。--乱耳飞舞字幕组

评论:

  • 奕歌飞 3小时前 :

    “1960年露西申请与他离婚,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在荧幕上一起表演。”

  • 合绮晴 1小时前 :

    越来越多的传记片只能靠演员的表演撑着看下去

  • 吉初 0小时前 :

    针妮儿 演的很拼 全程在线 今年年底好激烈!!!

  • 房雨筠 2小时前 :

    艾伦索金一出手就证明自己是世界上最会讲故事的编剧之一,人物形象塑造十分立体,剧情主线副线穿插节奏把握完美,夹杂过程中的铺垫,结尾处的亮剑同样刺得又快又准。以及妮可这个角色是我近期看过的唯一一个没有原谅丈夫出轨的女性,点个赞。

  • 佳树 2小时前 :

    现在妮可变成了angelababy了,僵化的脸去演需要脸部细节的喜剧……拍七君子的艾伦若金怎么拍的???好感败光了。说得好像是妮可拉着老公参演了一个很有名气的喜剧,最后婚姻事业都出现危机了,让我联想到现在满地的脱口秀综艺。

  • 初潍 0小时前 :

    让一个不会演喜剧的人来演喜剧明星传记会有惊喜吗?我不知道Lucille本人是什么样,但妮可成功地把她演成了一个死板无趣又窒息的人,而这部电影恰巧是她的传记,你说它能看吗?除去剧中剧,妮可全程有70%在瞪眼睛,是特效妆让她控制不了眼部肌肉吗?如果这么生硬用力的表演都能二封影后的话,奥斯卡真心可以倒闭了。作为跨越大时间段的传记,年轻和中年的妆造没有大改变,是准备让观众抓瞎猜吗?本身已经包含了部分剧中剧,混乱的主线和闪回又让剧情雪上加霜,更像机械翻幕的舞台剧,完全没有电影节奏。彻头彻尾完全失败的一部电影,别看,别浪费时间。

  • 施世韵 1小时前 :

    比安妮特好 讲婚姻 一个女人就想home 看不懂吗

  • 婷璇 9小时前 :

    美国人真的觉得自己家的一点破事都重要的要命。

  • 卫佳 9小时前 :

    她有三套房子,可她总说自己没有一个家。从工作到婚姻,所有一切都在这一周时间内迅速发酵,看着眼前不被重视的自己回忆起过往更加不公的待遇,抬头低头间似乎都是生活剥落下的碎片。“Lucy, I'm home”,那是她的野心,是她的梦,是她在片场拼命争取来的剧本改动,却在最后显得那么的悲伤与心酸。(落日数羊)

  • 卫立现 0小时前 :

    看前半段叙事手法有点像《曼克》感觉,一度因为超密集的台词量让人昏昏欲睡。关键很多梗不懂。但中后期所有的铺垫都汇聚起来,真的有意思,加上妮可在厚重化妆下依旧能打动人的演技,这片应该不止三颗星,加上妮可脑残粉buff,四星推荐。

  • 唐慕卉 5小时前 :

    用剧情拍摄的一周时间串联起两位公众人物的时代画像,婚姻危机,政治立场等剖面,看起来好像真的面面俱到,有争吵,有和解,有猜忌,有怀疑,也有女性主义的抒发片段。但真就流水账啊,艾伦·索金这两次的本子总给人一种争做三好学生的中等生,你看得到他真的有在努力诠释一个“圆形”,但却抹不掉那种努力中的刻意,你说他无聊,但他又表现的这么上进,而这种刻意就让人莫名没有好感。相信这样的“学生”,每个人的中学时代或多或少都曾遇到过类似的。

  • 宜秋颖 6小时前 :

    尤其是反高潮结局,原来老婆在乎的一直是老公。女主雨中漫步是在收拾衣服之后。细思恐极的暗线,索金就耐住性子一直憋着。戏中戏和现实和剧本互文这点上曾一度以为抄滨口龙介。

  • 夔晓筠 4小时前 :

    其实整体够不到四星的,但是最后一段,节奏和表演精准到足以抵消前面两小时过于细碎和稍显冗长混乱的各种穿插闪回带来的疲惫。她用那突然的忘词,亲手击碎了这“一周”的抗争和他们多年来共同铸就的一切。那几秒太妙太抓人了。女人就是这样,会偏执会疯狂会不管不顾直到亲自撞上那堵墙。只不过,撞上便是撞上了,回过神就不回头了。我昨夜的梦里,还萦绕着Nicole的那个眼神,足见力量。

  • 张康德 2小时前 :

    任何关于好莱坞黄金年代的东西真的都很有魅力。一开始被群戏的多角快速对话震惊,然后就发现原来是Aaron sorkin写的。

  • 别鸿朗 9小时前 :

    做为一个只耳闻过《I Love Lucy》的观众,这部传记片更像一个用来打发时间的八卦。

  • 丰冷菱 6小时前 :

    在具有挑战性的选角以及各种妆造带来的有些“惊悚”的对比面前,Aaron Sorkin上手将故事从欢笑之下的貌合神离以及传奇剧集之外的暗面窥视之外,拓宽为一幅关于电视文化以及剧史的多彩画卷。编剧室里对峙的作者们还有在性别交锋下被湮没与发现的声量,麦卡锡主义风暴,不同传媒形式的盛衰与时间变化…THE SHOW MUST GO ON. 它所营造的气质以及创造的视角足够有趣、引人入胜;也更能隆重地揭晓《我爱露西》本身的意义与符号性的出现。即使六十多年之后,这部剧依然为大多数人深爱着,敬仰着- -台前幕后的种种,早已注定了这部作品的不凡;笑声回荡的上空,亦是传奇将至的讯号。【Alia Shawkat!❥(^_-)】

  • 媛俊 5小时前 :

    我怎么觉得剧本一如既往的好呢 没有评论人说的那么差

  • 寒娟秀 4小时前 :

    7.7/10 和塔米·菲差不多的传记类电影,但本片优于塔。不能说剧作、布景、演技、摄影等有什么问题,但它就是不够打动人。

  • 彩漫 8小时前 :

    索金式热血群戏和工作狂精益求精,电视黄金时代喜剧女神的the show must go on,剧情在第2小时整到达了悲欣交集的情感冲突爆发点(直男死于色号)妮可的一滴泪大约又能换一个小金人,为什么总是女性要因为成功而备受惩罚(她们不过是妓女的辩解背后难免没有丈夫内心的不满)还好露西have to move on 最后结尾真是漂亮

  • 东门成化 0小时前 :

    内容过于繁复,看得非常累。若看完一部传记电影观众依旧没兴趣去了解主人公生平,那它应该就是失败的了。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